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37章 船队

    来自十八师团的北上支队,暂时被挡在花桥一线。虽然日军北上支队兵力雄厚,但是花桥一带的地形条件限制了其兵力的展开。除非日军士兵能够忍受在冬日泡水的稻田内打滚,要不日军规模的巨大优势根本施展不开。  至于国崎支队,哪怕是小青山与坨塘阵地各抽了一个营,依然能稳稳的将其阻挡阵地之外。  目前四十七军在当涂的战斗,可以说还游刃有余。当然这也与日军重心放在南京这边有非常重要的关系。要不然将四十七军放南京试试就是全员去了,也会被日军重兵集团爆锤。  此时南京守军这边非常不好过。  日军于12月1日,由大本营下达“大陆第8号令”,命令华中方面军与海军协同,兵分三路,启动了南京进攻方案。  12月8日,日军占领了南京的大胜关、牛首山、方山、淳化镇、青龙山、栖霞山至乌龙山要塞所有外围阵地,形成了对南京的三面包围。  12月9日,志得意满的日军指挥官松井石根向南京城内空投了投降劝告书,要求中国军队在12月10日以前投降,不过被围在南京的中国军队断然拒绝。  于是从10日起,日军向雨花台、通济门、光华门、紫金山等内线阵地,发起了猛烈的攻势。  雨花台方面,日军2个师团主力和步、炮、坦克及航空兵协同攻击,将第88师右翼第一线阵地全部摧毁。残部退守第二线阵地。  11日,日军第16师团猛攻紫金山的教导总队阵地,激战整日,16师团毫无进展,惟其右翼部队攻占了第2军防守的杨坊山、银孔山阵地,进至尧化门附近。眼见紫金山难以攻克,日军又从正在镇江等船渡江的第13师团中调山田支队,向乌龙山、幕府山炮台进攻,试图从教导总队防守的紫金山右翼打开突破口。  此外114师团及第6师团主力继续猛攻雨花台,第88师的第二线阵地又被摧毁,守军被迫据守核心阵地。  此时南京防线已经摇摇欲坠,面对这种危局,撤退已经成为必须考虑的选择。  漫天的炮火,以及来自天空的威胁,让南京城内的居民携家带口,躲避来自炸弹的威胁。  此时罗卓英快步走进南京卫戍司令部内。  此时司令部内人来人往,忙碌不停。  “喂喂喂,是88师吗?”  “你们通济门那边什么情况……”  “唐司令在哪里?”  此时罗卓英拦住一名军官,询问起来。  “司令在作战室里。”  “知道了。”  此时罗卓英立刻赶往作战室,此时这位南京卫戍司令正研究着地图。  “唐司令,你找我。”  罗卓英快步走到其面前,向其招呼起来。  “尤青,你来了。的确有事情找你。”  此时唐生智看到罗卓英来到自己面前,立刻招呼起对方。  “是这样的,现在我军局面想必你也是看到的,我军目前已经退到城墙防守了,而且各部伤亡很大。之前你向我提出的撤退一事,我已经上报在武汉的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已经发来电报,称让我们自行考虑伺机撤退,现在上头已经同意了,所以我们需要准备一个撤退的方案。”  说起来,唐生智这位南京卫戍司令其实做得憋屈,因为在南京根本没有他的湘军部队。不是中央军嫡系就是投靠中央的旁系粤军、东北军部队等。  再加上某些人的遥控指挥,这也导致他这位卫戍司令非常难受,而且连制定个作战计划什么的,都需要某些人过问。  当然这位指挥水平也很差,不然谁会搞出将船只收集起来,不让民众渡江逃离的愚蠢决定。  此时终于从唐生智口中听到可以撤退的话,罗卓英说出目前撤退的难点。  “目前我守军被日军三面围困,陆地通道已经断绝,目前退路只有渡江一条路。不过该怎么安排撤退这是一个问题,需要好生制定一下。”  没错,目前哪怕是最精锐的中央军,对于撤退也是心有余悸。看看淞沪会战怎么撤退的,简直就是一团糟,直接导致溃败。  这导致国府花重金,耗时3年才基本完工的国防线——吴福线和锡澄线,拱手让给了日军,根本没有发挥该有的作用。  “对了,尤青。”  “还请唐长官示下。”  面对唐生智,作为土木系大佬的罗卓英,该有的尊重还是要给的。  “目前收集的船只都被四十七军掌握,你能不能发一份电报给武汉,让其下令归还。”  好嘛,这位唐长官也是够憋屈的。  “这个没问题,我给武汉发电报。”  此时罗卓英没有多想,一口就应下了。  事关数万中央军官兵的安危,此时他这位中将副司令责无旁贷。  忙碌的不止是南京,深夜的当涂同样也在忙碌着。  “464团和465团撤完没有,还有多少部队没撤回来。”  此时在姑溪河畔,彭刚此时看着不断通过铁路桥不断退回来的士兵,开口向身边的李山亮询问着。  “军座,目前464团已经全部退回来了。465团还有三营在八里松没退,他们等其他部队都渡河之后,才能撤退。”  “很好,接应部队安排没有。”  “安排了,由303团的二营负责接应他们。”  “另外安排撤退的士兵休息,让他们养足精神,今天日军肯定会接近当涂,接下来的战斗会更加激烈。”  经过李县长等一干政府人员的动员,目前当涂大部分居民已经逃离了这里,有人逃到了乡下,不过大部分人还是听劝,渡江进入北面的和县境内。  "是,都安排好了。城里那么多空出来的房子,足够让士兵们休息。”  没错,此时彭刚正在组织的撤退,是将花桥和小青山的守军撤回来,沿姑溪河防御。  造成花桥仅防守三天就撤退的主要原因,还是465团伤亡太大。或许是因为高团长歼灭日军战车队的原因吧,第二天,十八师团仅在芜湖留下一个联队,全员向花桥来袭。  而日军增援抵达花桥一线之后,立刻一改之前的进攻风格。十八师团向花桥、太白村和八家村发起了全面进攻,一波又一波的不停进攻,让防守的465团压力倍增。  在短短一天半的时间里,465团就伤亡上千人,这还不包括彭刚派去支援的一个营。  面对十八师团的亡命攻击,如果四十七军全员在此,彭刚要让对方知道花儿为什么这么红。但他此时手中的部队只有178师以及一些军属部队,根本说不起这样的硬话,只能让465团和464团撤出小青山和花桥,靠着苏溪河防守。  “报告,武汉来电。”  正当彭刚在看着撤回来的官兵有序通过铁路桥时,一名通讯军官跑过来报告着。  “拿过来。”  “啪。”  旁边一名军官立刻打开手电筒,为彭刚照明着。  这是一封来自军事委员会的电报,电报上要求他将存在慈湖镇的船只,交由南京卫戍司令部,不得有误。  “给武汉以及南京发电,告诉他们,明日一早船队将抵达下关码头。”  彭刚当然不会拒绝武汉来的这份命令,这些船只本就是为南京准备的。当然这批船也不会全交,他会留一些,为自己撤离做准备。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hw9.cc。书荒网手机版:https://m.shw9.cc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