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历史直播:从千古一帝开始/ 第40章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40章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感谢“雅俗都爱看”大佬的打赏  感谢“@紫宫~初雪”大佬的打赏  [而整个帝国对整个基层统治如此薄弱,秦国对六国几乎单向透明,必然会导致一些极端份子给始皇带来更大的惊喜。  [始皇帝一共遭遇了三次着名的刺杀,除了荆轲和高渐离,还有一位贯穿整个秦末楚汉的名人——张良。  大秦韩地  张良原以为后辈都讲到那暴君的功绩,之后应该讲讲他的过错然后讲到秦二世,谁知道这后辈回马枪来的如此猝不及防。暗自骂道:“你这后人,有谱没谱,没重点的吗?讲我干啥,混蛋。”  又吩咐随行仆人道:“收拾东西吧,看情况我要去咸阳了。”  仆人不解:“主君,这是为何?咸阳可不好刺杀。”  “不是刺杀,是去给该死的嬴政效力,后辈能出主意用楚王后裔威胁项梁,难道不能用先王后裔威胁我吗?  他若是广发天下若我为他立下功劳,便为我韩国复国,若不去便屠尽先王后裔,我能不去吗?  我刺秦便是为了复我韩国,现在嬴政许诺复国,我若不去那便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人。  这后辈心思忒恶毒,毫无礼义廉耻。”  [张良家世代韩相,韩被灭变卖家财只为刺秦复国。  如果说项梁项羽多少还有点自立心思,张良最多有点封侯拜相的心思,甚至可能这点都没有,汉朝建立不管因为什么原因,人家直接挂印回乡云游四方。  从反秦开始,他就一直帮助韩王尽心尽力,哪怕韩王是个废物,刘邦高官厚禄拉拢,人家就陪着韩王。  要不是项羽把韩王干掉,张良可不会投刘邦。  张良可太好拿捏了,只需要把韩王后裔能够继承王位的全抓到咸阳,下诏书让张良来效力,干得好就帮韩国复国,不来不仅把韩王后裔屠了,直接把韩国建立之初一直到最后一任后裔全屠了,让张良想找一个有血缘关系能够登基的都找不到。  反正我嬴政都是暴君,你爱咋咋地,我不屠你还是要骂我刺杀我,那我还不如直接全屠了。  (额滴额滴都是额滴):吾觉得始皇一定会这样做的。  秦——张良——(尊老爱幼第一人):无耻  汉——张良——(云游四方):无耻  (额滴额滴都是额滴):暴君的事怎么能叫无耻?这不都是暴君应该做的吗?  (尊老爱幼第一人):便是复国又能到哪里去了?该不会随便给座城池就算了吧。  (额滴额滴都是额滴):天下之大,何处封不得,再差也比原来韩国苦寒之地要好吧?  (尊老爱幼第一人):哼,吾觉得张良会去咸阳找嬴政的。  [博浪沙刺杀,我们不去考虑那大力士用一百斤大锤干掉嬴政的计划是否可行。  大家反过来思考一下:  一个全国通缉犯在被灭国之后还逍遥法外,公然招募刺客刺秦而无人追查。  一个通缉犯能清楚知道嬴政的巡游路线,甚至能够知道经过的大概时间。  这已经不能叫单向透明了,简直就像巡游计划是被他制定的一样。  而张良在刘邦手下除了我们熟知的工作,他最早还负责情报工作,之后才交接给陈平。  而嬴政也是被刺杀出经验了,搞了三十六架一模一样的马车,张良三十六选一选错了,击中副车。  可就是这样一个当面刺杀始皇的人,不仅没被抓到,还能正大光明的在秦国各地行走。  而且张良很早就和另一个反秦集团项梁项羽有联系,项伯杀人之后投奔的就是张良,这就是为什么鸿门宴时候项伯要帮张良救刘邦一命的原因。  反秦看似是陈胜吴广打响第一枪,而后天下揭竿而起。  但从上面就可以看出其实很早反秦阵线联盟早就被组织起来。  你要反秦就一定离不开百姓的支持,你不管六国贵族瞧不瞧得起黎民百姓,不可否认的时候打仗需要他们当兵冲在前线,后方需要他们种地交税。  秦始皇三十一年,秦法颁布了一条新的规定:黔首自实田。  承认土地私有制合法化,百姓只要肯干,开荒多少土地都算自己的耕地,向官府报备即可,然后官府根据报备上来的土地收税。  可人性本就如此,多占便宜少吃亏,自行申报导致整个反秦联盟想交多少税就交多少。  这项改革还冲击到军功爵制度,以前想多拥有土地就需要舍生忘死奋勇杀敌,因为土地是公有制,想要土地就只有靠赏赐。  当然并不是说以前秦国就不鼓励开荒,有但并没有如此巨大的改革。  而现在六国遗老遗少摇身一变成为地主,变相承认了六国贵族的土地权益。  而且士兵更愿意去种地开荒,至少种地开荒苦是苦了点,总比上战场一不小心就没命强吧?  这项政策我更愿意相信始皇帝无奈之下做的妥协,我承认你们土地权利让你们虽然没了权利但还是大富之身,你们也别整天琢磨反秦了。  因为你不可能把六国贵族全杀完,不去探讨究竟能不能打过的问题,六国贵族全杀完,可能除了一些未开化的野人,秦国内部都要死一大半。  不是白起坑杀四十万那么简单,这可能是四百万甚至一千万。  因为你不仅要杀主脉,分家出去的也要杀,不然主脉死光了,副支就名正言顺的成为了主脉,人家还是要反秦。  这事情不要说是始皇,你把白起朱元璋始皇三人绑一起他们也不敢做。始皇敢下命令,都不用六国反秦势力,第二天秦王宫就会传出始皇驾崩的消息,众大臣直接拥立扶苏灵前登基。  不要觉得皇帝一言而决无所不能,政治是一门妥协的艺术哪怕是君王。  大秦咸阳  扶苏匍匐在地请罪:“父皇,儿臣不敢,请父皇赐罪。”  “起来吧,后人无非打个比方,不过你若是真敢这样做,朕倒是能高看你一眼。”  扶苏:………………  [我们都知道土地私有会导致土地兼并,而土地兼并就会导致物价飞涨通货膨胀。  根据出土秦简记载:  大秦统一之前一石粮食三十钱,每天的工资是六到八钱。  成年男子每月要吃两石粮食,一个月干十天就能保证你不会饿死。  但在该项政策颁布的当年,关中粮食价格涨到一千六百钱,将近六倍之差。  刘邦老丈人吕公初到沛县开宴席,只有贺礼满一千钱的人才能够入堂就座。  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物价已经飞升到即便是富豪也有些难以承受的地步。  而《史记·秦皇本纪》记载:十二年大旱,十五年地动,十七年民大饥,十九年大饥,二十年大雨雪。  天灾也没有放过大秦,而人口也已经达到了这片土地所能承受的最大极限。  说一个残忍的事实:为什么古代但凡战乱之后就能迎来大治?  因为死的人足够多。  没有科技的进步和良种的发现,人口达到顶峰就一定会不够吃,不够吃就只有造反,死的人足够多了等到新王朝建立与民休息便能够迎来盛世。  为什么宋朝如此弱地盘如此小都能够养活近万万人口?科技的进步和占城稻的输入。  到了明清,尤其是清朝,这片土地已经能够承载四万万之数,耕种技术的进步和番薯土豆的传入不无关系。  大秦咸阳  “蒙恬,去告诉徐福,只给他半年时间,我大秦楼船必须要能够出海远行,不然他可以去见神仙了。”  嬴政:四万万呀,我大秦最多四千万,若是找到这两种优粮,我大秦千年基业便可期。  [而在这种情况下,普通人的生活本就难以维持,按常理来说应该直接拿贵族地主开刀。  可始皇把目标放在普罗大众身上,为什么?  因为没办法,你连一个刺客都抓不到,如此薄弱的基层统治,怎么拿六国贵族开刀?  始皇帝只能靠着修长城,移民戍边,以工代赈疏散了大量关东人口,减轻土地承载。  是的,以工代赈秦朝就有,不要看穿越小说主角回去提到以工代赈就镇住皇帝,皇帝还说大才,要封侯拜相。  这玩意你连春秋战国的君主都镇不住,以工代赈管仲就用过,而最早周公制定周礼,里面就有以工代赈的详细做法。  嬴政或许是为了疏散人口减轻负担,也或许是为了其他都不重要。  事实证明不但没有减轻负担,反而加重负担。  百姓本来就因为严苛的刑法和飞涨的物价生活的水深火热,这时候进行如此大的工程无异于竭泽而渔,饮鸩止渴。  嬴政对于这些情况清楚吗?  我想即便他不知道事情全貌,也是能有个大概印象的。  毕竟关于使者被劫这件事史书记载:  始皇默然良久,曰:“山鬼固不过知一岁事也。退言曰:“祖龙者,人之先也。”  始皇帝沉默许久说道:神仙鬼怪也最多知道一年的事情,退朝的时候又说祖龙或许说的不是朕,是人族的祖先吧。  可想而知始皇此时是有多么无奈……  嬴政能够猜到自己死后天下大乱吗?  我想应该是能够猜到的,他说不要让刑徒的孩子穿上刑具,那些官员还是给路都不会走的婴儿戴上枷锁。  他说要用郡县制让大秦传至万世,可哪怕是老秦人这些官员也想着世袭王侯。  始皇最后这几年的高压政策让他变成了一位被咒骂千古的暴君。  可up主不想用暴君来形容他这最后几年。  他不过是为了帝国、为了自己的子民,哪怕拼尽自己的身前身后名也要把这群该死的六国贵族一起拉入地狱的普通人。  天下从嬴政还在世一直到近代,天下人都说他是暴虐之君。  可他杀过一位功臣吗?  他最大一次杀戮也不过是杀了几百个骗他骂他的神棍。  他有对六国后裔进行大规模屠戮吗?  刘邦狡兔死,走狗烹,杀韩信。  李世民杀兄囚父。  赵匡胤欺负孤儿寡母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朱元璋洪武大逃杀。  可他们有人骂也有人夸,为何独独始皇千古只有暴虐之骂名?  他是一轮崭新的封建主义的朝阳,  他是奴隶制的掘墓人,受到了旧贵族奴隶主的集体攻击。  他用一次次东巡想让天下人记住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王,只有一位至高无上的皇。  在嬴政的统治下再难过,难道还有六国从未停止过的年年攻战苦吗?  难过也能活,可战国几百年朝不保夕的日子你们忘了吗?  秦法再严苛好歹让普通人有个上升通道,六国在的时候是什么样?农民的孩子就该一辈子种地被贵族剥削压榨。  你出生就是牛马,你这一辈子就该是牛马,就该被欺负。  嬴政到死都没有放弃一统天下的理想,可人总会死。  可秦朝虽然二世而亡,可大秦一统万世的理想没有亡,会有见过他的年轻人扛过这面旗帜继续前进。  也让我们这片五千年的大地不论经历什么都能够再次统合成一片整体。  而没有像欧罗巴洲一样碎成一片,如果没有始皇,那今天四川人就该是蜀国的,去陕西就是出国。  始皇的功劳是要远远大于他的过错的,对华夏功莫大焉,始皇为千古一帝当之无愧。  北宋汴梁  赵匡胤不带一丝语气的声音响起:“德昭,光义看到了吗?朕是那欺负孤儿寡母的人?”  “皇兄,这后人竟然对始皇赞誉有加,可知其观点之偏差,始皇纵然有大功劳,可不恤民力、大型土木、劳民伤财、压榨百姓桩桩件件皆是做不得假,功过岂能相抵。  皇兄结束乱世、取消藩镇与民更始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后人竟然如此偏见。皇兄才该是千古一帝。”  赵匡胤只是淡然的看了自己的弟弟说道:“莫要恭维朕了,我大宋直到灭亡燕云十六州没有收回,后面竟然和晋朝一样衣冠南渡,更不要说还出了一位杀诸葛武侯一样忠心臣子的皇帝。  还有那完颜构,说不得和石敬瑭一样当了儿皇帝,朕若是千古一帝那不是和那个不要脸封禅的后代一样被后人谩骂,罢了罢了。  你二人起来吧,去传令各位将军进宫来,商量商量打燕云十六州的事情,后世儿孙多半是指望不上了,朕这一代那怕是拼了亡国也要收服我汉家故地,朕要明明白白的告诉天下人,朕不是一个只会欺负孤儿寡母之人。”  赵光义还想再劝:“皇兄……”  “莫劝了,去把诸位将军请来吧。”  大秦咸阳  嬴政没有理会朝臣恭维、劝谏。只是默默拿起手中的酒爵,对着天幕像是在遥敬后人,口中喃喃自语道:“谢谢,原来千百年过去还有人理解朕。”  大唐长安  大唐朝堂本来喜笑颜开吵闹不已,因为后辈一句话杀兄囚父变得鸦雀无声。  半晌过去还是李世民自己说了句:“后人未免太局促了些,哼。”  朝臣那还敢接话,便是魏征也把头埋进衣服当个鸵鸟,只有长孙皇后拉住二郎的手劝解道:“陛下可是千古一帝,怎得如此小气,这后人无非骂一句而已,再难听还能有魏征劝谏陛下时候难听吗?”  魏征:皇后,您可不能乱说呀,我可不敢骂杀父囚兄。  大明应天府  朱元璋有些疑惑不解问道:“这大逃杀何意?”  没人回答,大家也知道皇帝揣着明白装糊涂,大家一起装呗。  而秦王那是终于找到表现机会了,大声解释道:“爹,这就是说您杀官员杀的太狠了,他们不是被杀就是逃跑了呗。”  说完之后双手叉腰等着表扬,却不料一只大手把自己干倒在地,父皇熟悉的声音响起:“兔崽子,就你聪明是吧?”  熟悉的木棍又打在自己圆润的屁股上。  朱樉:我又哪里说错了?为啥呀?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hw9.cc。书荒网手机版:https://m.shw9.cc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