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赏灯
说着,周姨娘神色带上几分黯然,父母在世的时候,周姨娘是被千娇万宠长大的,闺阁中娇养的女儿,一朝父母去世,周姨娘就遇到了扑面而来的恶意,每个人看着周姨娘,不是把她当做一个人看,而是当做一块肥肉,谁能分得最大最肥美的那一块。好在,自己的女儿不用承受自己当初承受的那一切。所以周姨娘对张尚书的感情是很复杂的,既感谢他庇护了自己,又鄙夷他什么都想要,名声美色金钱,他全都想要。
“难得出来,就快快活活地玩上一天。”张太太瞧着她们:“横竖这里,不用去想老爷来不来。”
周姨娘噗嗤一声笑出来,真是好笑,她们是同一个男人的妻妾,但她们没有争风吃醋,而是不愿意见到那个男人。
“那我就去给太太做太太喜欢吃的。”刘姨娘站起身,张太太看着她:“你还记得怎么做饭吗?”
“怎么会不记得呢?”刘姨娘反问:“那时候,我可是学了许久的。”
学了许久,当然是为了以后嫁出去,做人家的主妇,小户人家的主妇,即便有一两个婆子,做饭这些事儿也是要亲自操持的。刘姨娘是认认真真在厨房里面跟着厨子学了三个月的,不说那些家常菜,就算是一些宴席上的菜,她都能操持下来。
“没有老爷在,这日子都要快活些。”等刘姨娘走了,周姨娘笑着说,张太太不由打她一下:“你这话,传出去,别人会说什么。”
“所以我也只敢说说。”周姨娘轻叹一声,张太太看着她:“大爷二爷都还太年轻了,有些事儿,未必能撑得起来。”
周姨娘吓了一跳:“太太!”
张太太看着周姨娘:“你以为我在说什么?”
“您没有说什么,是我想错了。”周姨娘急忙把剩下的话给咽下去,张太太看着她:“不要想,有些事儿,想也不行。”
张太太有儿子,做了寡妇自然是比原来要自由许多,但这样的事儿,想也不行,想都是有罪的。周姨娘嗯了一声,闭上眼睛,既然张尚书不会来,那就开开心心地玩耍一天。
晚饭是刘姨娘做的,众人尝了尝,自然交口称赞,兰竹平常只吃半碗饭的,因为今日菜太好吃了,让人又添了一碗,还对刘姨娘道:“姨娘,等回到京城,还能吃到您做的菜吗?”
周姨娘伸手点女儿额头一下:“你在说什么,这会儿是你姨娘来到庄子上,想着动手做饭,但姨娘可不是给你做饭的人。”
兰竹啊了一声,有些失望地叹气:“那我以后,想要吃姨娘做的菜怎么办?”
“那你偷偷来找我,我偷偷央求姨娘给你做。”秀竹凑到兰竹耳边,小声说着,不等秀竹说完,张太太就拍秀竹一下:“二姑娘,可不许把你妹妹带坏了。”
“母亲,我可没有带坏妹妹。”秀竹撒娇地说着,众人又是一阵大笑,张青竹看着饭桌上的家人们,还有妻子那温柔的眼神,今日,才是张青竹心中真正的团圆宴。
用完晚饭,婉宁又让人把花灯点起来,秀竹兰竹二人在每盏花灯那里转来转去,兰竹还嫌这花灯没有灯谜,嚷着要做上几个灯谜来玩。
于是婉宁又着人找纸笔,拿彩头出来,众人又一起去想,想了好几个灯谜出来。
兰竹亲自写了灯谜,又亲自给每个花灯挂上,口中念叨着:“我要多猜几个,猜中了,就把姐姐的压岁钱赢过来。”
“三妹妹,那你就先猜猜,我有多少压岁钱?”秀竹也逗着兰竹,兰竹的眉皱得很紧:“那自然是我有多少你就有多少了!”
“那就错了,我的比你多。”秀竹说着就把手攥成一个拳头给兰竹看:“那你猜猜我比你多多少。”
“好了,二姑娘,你就别在这逗三姑娘了。”苏嬷嬷见兰竹真得在那眉头紧皱地猜,笑着打断秀竹的话,秀竹抬头看向苏嬷嬷:“嬷嬷,我好不容易才能逗妹妹说笑呢,您就别来袒护妹妹了。”
“还是猜灯谜吧。”说着苏嬷嬷就对兰竹道:“每年你们的压岁钱,都是我从太太手中拿过来,然后套上红封,给你们压在枕头底下的!”
“原来苏嬷嬷全都晓得!”秀竹笑吟吟地说着,苏嬷嬷点头:“自然晓得,你们每位姑娘有多少月钱,每个月还剩的多少,怎么剩的,我全都晓得。”
“那我的体己藏在哪里,您也晓得了?”兰竹的眼睛都瞪大了,有些不可思议地问着。
“自然晓得。”苏嬷嬷的话让兰竹的嘴嘟得好高:“我还以为,我还以为,连姨娘都不晓得呢。”
张太太坐在檐下,听到她们的对话已经笑得上气不接下气,春桃在一边给张太太捶背,听到兰竹这话,春桃扬声道:“不但苏嬷嬷晓得,我们也都晓得呢。”
兰竹索性把那些灯谜都交给秀竹,让秀竹去挂,自己就跑回张太太跟前:“为什么人人都晓得?”
“你这丫头。”周姨娘把兰竹拉过来,笑着道:“主人家有什么,自然这些服侍的下人都要晓得,还要写了册子,放在那里,免得有一天,有什么东西不见了,好对账。”
原来是这样,兰竹似懂非懂的点头,张太太看着小女儿:“等兰竹八岁后,就该教一教她该怎么管那点小小的月钱,还有,该怎么管她的丫鬟们了。”
要教导女孩子们学着这些,免得等到长大后出嫁,连下人都不会管束。张太太想着自己小时候,母亲对自己的教导,那时候,张太太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可是现在,张太太却想,为什么男人们不用学这些,而是要念书,而念的,也不是女孩子们念的这些。
但这些疑问,张太太只能藏在心里,她晓得,得不到答案。
兰竹毕竟是孩子,很快就不去想那些问题,而是和秀竹两人在那猜灯谜,有时候遇到难的灯谜,二人还要商量了又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