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抗战川军崛起/ 第38章 勘探队
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38章 勘探队

    “拉尔夫先生,这里作为勘探钻井地点怎么样?”  “当然没有问题。我刚刚检查了这里的地质,原本这里是内海区域,按照地质学的理论,这里应该会有石油。”  身为美孚石油专家的拉尔夫,此时一脸淡然的回答着彭刚的询问。  “将军,如果你不介意,那么就按照你说办法,开始钻井勘察了吗?”  对于这位异想天开的彭将军,在远东担任资深石油专家的拉尔夫见得太多了。  总认为自己的土地里有石油,幻想着一夜暴富,但实际操作之后留下一地鸡毛。  所以在话语上,拉尔夫实际总会顺着对方来说。反正美孚不会亏,钻出石油皆大欢喜,没钻出来美孚也有利润,自己的劳务费同样也有保证,同样不会亏了自己。  并不知道自己在对方眼中已经是人傻钱多存在的彭刚,此时听到对方开口的话,非常的满意。  “没问题,我就等你们的好消息。”  彭刚自然是巴不得现在就开始钻井勘察。因为他脚下这块土地,未来还有一个名字,那就是龙女寺2号油井。  至于为什么彭刚那么确定,自然是他在体制的时候,来过这里。  当时他还是个小透明的时候,市里需要做石油产业报告,他跟着一起跑遍南充各个油井,所以对于南充石油的情况非常的了解。  至于目前其脚下的龙女寺二号井是南充出油最大的油井,其开采初期原油产量最高达到201.5吨。  别认为这个油井出油少,对于南充这个小油田而言这已经非常不错了。毕竟这里不是中东,没有日出油上万吨的神井。  其实从石油储量来说,龙女寺这一块的石油储量远不如位于蓬安大安寨的菜花油田。大安寨的菜花油田其2300万吨的储量,是南充这一众分散小油田中储量最大的。  只不过目前对于彭刚而言,钻探石油必须选见效最快的那种。这才能保证他的最大利益,也是保证未来中国大地不那么缺少油用。  要知道在未来抗战爆发之后,中国的缺油达到史无前例的地步,为此政府更是出台了最严厉的处罚,偷油一斤直接枪毙。  哪怕是如此,抗战中国所需要的燃油依然需要从国外进口。国内第一口现代油井还需要等到1939年,酒泉的老君庙一号井。不过哪怕是开采,老君庙一号井日产石油也只有10吨的产量。至于像陕北的还处于手工开采的延长油田,其产量低的吓人。在八年抗战中,其总出产石油589吨。  没错,你根本没有看错,就是这么点产量。缺乏现代化开采设施,石油产量低的吓人。这也是为什么彭刚一定要找美孚石油替自己勘探的原因。  自己哪怕是知道石油在哪里,但是没有这个开采能力,就必须借助这些石油公司的力量。  当然彭刚也不全是出于一心为公的考虑,他也有死心,希望能在南充石油分一杯羹,而且拿最大的一份。  另外在这里多说一句,抗战时期知道使用什么工具向前线运输物资最多?  火车、船、汽车还是马车?  都不是,是人。  没错,就是人,从38年开始,民国政府就组织数百万人肩挑背扛为前线运输各种物资。他们的一双铁脚板,通过火车、轮船、汽车等无法抵达的区域,为前线将士们运送了各种物资。  为此光是民国政府资料就显示,有二十多万民壮为此牺牲。  抗战的胜利,这些被征召的民壮有一半的功劳。  接下来彭刚继续拉着勘探队,为其选了好几个地点。例如位于龙女寺下游五公里的金光乡石坪寨,还有上游八公里的石工庙、南充城东五公里的中台山。  除了嘉陵江这条石油带之外,位于沱江一侧的蓬安大安寨同样也是重点。  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光是这些他指出来的油井地点,就能为南充提供高达每日千吨的原油产能。  到时候,南充将成为民国的石油产出地,炼制好的石油产品,也将通过还算便利的交通,运送到全国各地。  “真是好久没有这样跑过了。”  在带着勘探队跑完整个区域之后,彭刚感觉自己双腿像是被灌了铅。回到家中,彭刚好不容易歇息一下,没想到又有事情找他。  “师座,重庆来人了。”  副官一句话,立刻让彭刚打起来精神。  “这是什么情况?”  “师座,是好事,是师长你高升了。”  “高升?”  在副官向彭刚道喜的时候,来自南京军事委员会铨叙厅的两位,此时也在南充城内讨论着彭刚。  “敬蒲兄,这彭师长看起来其志不小啊。”  “元龙兄,这还用说吗。这川中军阀哪个是安分守己的人,有两钱就想着扩军,校长就应该将他们扫除,都是祸国殃民之辈。”  张志字元龙,南京军事委员会铨叙厅中校副处长,此次与他同来的也是其口中的人事科长李季成少校,字敬蒲。  作为老蒋规范国内混乱军衔的关键部门,负责军官的人事任免与晋升奖惩负责军官的铨叙厅,在国军中非常的重要。其负责军官的人事任免与晋升奖惩,是老蒋掌握大义的要害部门。  除非你不打算在国军系统内混了,要不然在军衔上卡你一下,真的非常膈应人。  就以彭刚为例,上校军衔的师长,中将副师长,这不尴尬吗?  谁该给谁敬礼?  而能在铨叙厅任职,哪怕是两位天子门生,内心也是十分骄傲的,给个团长都不换。  至于他们跑来南充,这自然就不用说了,就是为彭刚晋升少将的。  当然光是如此,哪里需要两人前来,主要还是来自重庆行营的报告,让彭刚这位川中小军阀引得南京方面的注意。  毕竟在川中大肆招兵买马,这种十分引人瞩目的举动,想不注意都难。  所以在接到重庆行营的消息之后,南京方面趁着要给彭刚晋升的机会,打算近距离接触一下这位全国最年轻的师长。  不过哪怕是准备接触,这两位内心还是对彭刚抱有成见。  这也很好理解,毕竟自己辛苦这么多年才成为中校少校,对方直接继承父业,就将成为少将师长,这心里不平衡太正常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hw9.cc。书荒网手机版:https://m.shw9.cc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