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抗战川军崛起/ 第25章 石油勘探队
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5章 石油勘探队

    大中华橡胶公司,是上海和全国最大的橡胶生产企业。作为大中华橡胶公司创办人的薛福基,更是被人称为橡胶大王。  说起来,这位薛福基的经历也是传奇。他是江阴青阳镇塘头桥人,生于1894年l0月19日。  7岁进私塾读书。因家贫无力继续求学,至上海和昌盛商号当学徒。后因老师介绍认识了旅日华侨、大阪鸿茂祥商号经理余芝卿。1910年他东渡日本,得余芝卿重用。1918年被委任为经理,并得大阪华侨信赖,举为大阪中华总商会会长。  1926年起,薛福基回到上海积极筹建橡胶厂。1928年10月30日正式开工试生产,一举成功,当天做出合格质优套鞋80双,质量可与日本“地铃”牌媲美。大中华橡胶厂宣告成功。  1934年10月第一条32x6“双钱”牌轮胎生产出来,质量达到标准,双钱轮胎大卖全国。至今年,大中华橡胶公司已经拥有四座分厂,员工2610人,资本281万,上海滩赫赫有名的企业。  今日,身为橡胶大王的薛福基,接待了一位奇怪的客户。  “薛先生,这款橡胶帆布鞋不知道贵公司能否接下。”  此时薛福基手中正拿着一张奇怪鞋子的草绘图,如果有后世的人看一眼一定惊呼,这不是解放鞋吗。  没错,作为被后世穿了50年的解放鞋,其技术含量几乎没有,就是一块橡胶加帆布制成,只要是个橡胶工厂都能制成。  不过虽然没有技术含量,但是解放鞋便宜、轻便,舒适,适合步行的特点,就决定了其的作用。虽然也有不透气、不透湿、防水性能差,容易滋生细菌等缺点,但是比起优点而言,缺点并非不能克服。  这也是彭刚为什么将解放鞋草图画出来,想要生产的原因。不管怎么说,解放鞋总比布鞋要强吧。  “技术上没有问题,不过我们之前没有生产过这等橡胶帆布鞋,所以需要试着生产一遍才能给予彭先生答复。”  此时薛福基不敢立刻答应下来,他被人称为橡胶大王,既是帮他扬名,同时也是将他架在半空中了。  这要是生产不出这帆布胶鞋,或者是质量太差,明天上海滩就会传,他薛福基能力不行,大中华橡胶公司要绷不住了的消息。这不招人妒是庸才,多少同行等着看他笑话,所以现在薛福基不敢大意。  再说,他也不清楚这位彭先生的底,根本不敢乱开口许诺。  面对谨小慎微的薛福基,彭刚不知道该怎么办。  “那么不知道需要几日?”  “彭先生要得急?”  “赶时间,我好决定是否下单。”  “三日,三日后我给彭先生答复。”  “那好,我们三日后见。”  “少爷,我们接下来去哪里?”  当彭刚走出大中华橡胶公司后,彭明礼随即询问起来。  “去美孚石油公司。”  “是。”  远东美孚石油总部,是一栋四层的欧式大楼。其坐落在外滩的四川路。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也是目前民国最大的油料供应商,美孚石油在全国各地都有仓库和销售网络,光是美孚为自己运输油料组建的内河运输船队就拥有上万吨的运载量。  而在中国大地关于美孚石油的话题也很多,例如送买煤油送油灯等,美孚是目前美国在华企业的标杆,也是最大的在华企业。  此时三辆福特A型车停到了美孚石油大楼门口,彭刚下车挥手让其他等候。  “我是彭刚,之前联系过蒂亚夫经理。”  此时彭刚向前台接待,诉说着自己的来意。  “好的彭先生,蒂亚夫经理已经和我们说过了,我带你过去。”  在前台接待的带领下,彭刚很快就见到了那位蒂亚夫经理。  “你好,彭先生。”  “你好,蒂亚夫先生。”  “蒂亚夫先生,不知道贵公司对我之前的意义,有什么看法?”  简单招呼之后,彭刚也不和对方磨叽,直接进入正题。  “彭,关于你想要租用我公司两支勘探队的事情,其实我公司这边是非常愿意的。不过在这之前我还是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告知一下,彭先生,你完全可以将川东油气勘探权交给我们公司。如果你怕遭受损失,也能以此入股,我们建一家新公司负责对川东石油的勘探工作。  我想阁下找到我们美孚石油,肯定是认可我们的实力。在石油勘探方面,我们说第二没有人敢说第一。而且两支勘探队花费并不便宜,我们也知道彭先生在川东非常有实力,但是石油勘探是一门科学,需要精密的仪器测试,需要经验丰富的团队。所以还希望彭先生能慎重考虑一下我们的建议。”  对方的话让彭刚面露微笑。“蒂亚夫先生,谢谢贵公司能为我考虑,但是我就想试试。如果能出油最好,不能出油一点也不影响我在川东的实力,我想这对贵公司根本没有影响。”  “既然彭先生你坚持,那么我们美孚石油怎么会拒绝了,没有人会拒绝赚钱的生意。阁下想要两支勘探队,我这就去为阁下联系。不过他们在川东安全以及生活需要得到的保证。”  “关于这一点,还请放心。”  “那么关于这两支勘探队的费用,根据我们公司的收费……”  等彭刚走出美孚大楼,此时他手中已经拿到了一份合同。美孚为两支勘探队开出了半年20万美元的合同。  当然作为聘请一方,彭刚也是有责任的,他需要为勘探队提供安全以及生活的保障,除此之外,当勘探队钻到一口出油的油井时,他也需要根据出油量给予1—5万美元的奖励。  至于其他设备人员,则由美孚石油公司负责。  可以说这是一份责任与奖励分工相当明确的合同。  如果不是彭刚来自后世,他根本不敢花这个代价在南充进行石油勘探。  新中国成立后,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曾经对四川盆地进行大规模石油勘探。  不过花费大量资金的情况下,只证实苏联专家认为四川有大量石油储量的错误判断。  不过也得益于这次的勘探,在川东南充达州一带发现有小规模石油储备,可开采规模达到了8000万吨。  为此新中国第一所石油学校,就建在了南充。  彭刚作为在南充工作多年,体制内的人士,所以对这方面十分清楚。  哪怕在后世,南充依然还达到20万吨的石油产能。  就在目前来说,南充油田是彭刚唯一可以下手的目标。  别的不说,让抗战不至于油料全进口,就是彭刚此举的贡献了。  至于彭刚找上美孚,则是看重对方在勘探、开采、炼油等一条龙的出色能力。  手中的这份合同,就是彭刚撬动对方的敲门砖。所以这20万美元,他花的心甘情愿。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hw9.cc。书荒网手机版:https://m.shw9.cc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