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9章 黑衣宰相

    感谢“喜欢链荚豆的芈家人”“猫味樱桃汁”“喜欢临武鸭的温德尔”“水晶湖杰森”“爱吃番茄的小鱼”“逍遥春秋笑长生”“两只老虎maple”“云恒君”。  祝几位大佬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  【他是黑衣宰相、明朝唯一被配享太庙的文官。】  【他是道衍和尚姚广孝。】  【当然很多人说还有一位刘基,刘伯温。  但他配享太庙已经是明世宗时候的事情,完全是为了他自己的大礼议之成。  毕竟他先是把朱棣的太宗改为成祖。  还把朱高炽请出太庙把自己老爹放进去。  又把姚广孝请出太庙把刘基放进去。】  ——  大明永乐年间  朱棣想破头都没想到,后世儿孙这么野?  朕只想当太宗,朕不想当成祖……  越想越气,一杯子砸到大胖身上。  “看的你这好儿孙,庙号都给朕改了……”  “这太子你究竟能不能当?”  “能不能好好教育子孙?”  “不行就给老二当。”  朱高炽更委屈……  “爹,我还被移出太庙了,我找谁说理?”  扭头揪住朱瞻基耳朵。  “你怎么教的儿孙?”  “这太孙你能不能当?”  “不能当让给你二叔当。”  朱高煦突然智商在线。  “我去,老大,你占我便宜。”  “你姥姥的。”  “我姥姥也是你姥姥。”  【姚广孝,苏州人,元朝至元元年生人,比朱元璋小七岁。  杏林世家,祖父父亲都是医生,本来他应该成为一位救死扶伤的医生。】  【但人生总是充满变故。】  【一切的开始发生在他十四岁那年,他突然悟了,告诉自己父亲不学医,要弃医学文去当大官。】  【嗯,确实,学医救不了华夏。】  【突然想起好像有两位名人也是弃医从文。】  【他父亲只道:孩子,你是想瞎了心。】  【为什么呢?  在元朝首先汉人本身地位低下,当然这个不是重要原因。  重要的是在元朝科举完全跟随帝王心情来的。  好儒学的皇帝就举行一下科举,要是遇到蒙古官员强烈反对的时候,那就停一下。  不好儒学的皇帝那是管你三七二十一,花天酒地吃喝玩乐。】  【而元朝皇位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如果是从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蒙古国开始算,那总共162年,共有十五位君主。  如果是从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开始算,那只有98年,有十一位皇帝。  平均一下,你就能知道有多乱。】  【而他的伯父劝他:  为学有成则仕入朝,荣显父母,否则不如学佛,为方外之乐。】  【本来伯父只是打个比方,劝他放弃当官的理想,可谁知姚广孝感觉醍醐灌顶,跑到家附近的妙智庵剃度出家。】  【可能从这个时候姚广孝就有了一颗屠龙的心,皇帝不让我当官是吧,那就干掉他。】  【他朝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可惜他没屠到元朝的龙,不过没关系,朱龙也是龙。】  【反正这辈子一定要完成屠一条龙的使命。】  ……  大明永乐年间  朱棣无视两个儿子互相打闹,反倒有些狐疑的看着老和尚。  “老和尚,真像后辈说的这样?”  “陛下,论迹不论心。”  “吾不知吾心,后辈从何而知?”  ————  【自己取了法名——道衍,之后当了个游方僧人,游历四方。】  【途中拜了道士席应真为师。】  【和尚拜道士,一个敢拜,一个敢收。】  【席应真祖上是宋朝尚书司封郎中席汝言。】  【而席应真这个人算是个全才。  汇通儒、释,尤邃于《易》,旁通阴阳术数、兵略、占候诸学。  书善小楷,通经史,工诗文。  他基本把这些都毫无保留的教给了姚广孝。】  【史记记载:与姚广孝为忘形友。】  【两人之间亦师亦友。】  【姚广孝先是学习了阴阳术数、河图洛书等等推演法门,又学了纵横术和奇门阵法、兵家谋略,还学了诗词书画儒法。  自己家又是医学世家,buff叠满了。】  【按理说此时正值天下大乱,该出山屠龙了吧?】  【他偏不,主打一个意想不到。  天天参禅打坐,研习佛经。】  【可能他觉得元朝这个时候已经称不上龙了,只是一条半条命的蛇。】  【屠蛇就没意思了。】  【真的勇士就要屠一条龙。】  【嗯,是真的龙,不是688那种。】  ……  大明永乐年间  老和尚手里的佛珠转来转去,转去转来。  仿佛丝毫没有被后辈言语影响。  ……个鬼啊。  后辈,你给老衲好好说。  不然老衲有一技大威天龙。  不知道你顶不顶得住?  ————  【顺带插播一下,他在外出云游到嵩山时,遇到了术士“袁珙”。  袁珙擅长看相,当他看到道衍的第一眼,就断定这绝不是一个凡人:  “世上怎会有你这样长相奇异的和尚!你天生一对三角眼,好似一只病虎,内心又嗜好杀戮,日后必定会成为像刘秉忠那样的人!”  如果平常人听到这话,肯定气得砸对方摊子了,可道衍非但没生气,反而乐得合不拢嘴。】  【《明史·姚广孝传》:尝游嵩山寺,相者袁珙见之曰:“是何异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杀,刘秉忠流也。”道衍大喜。】  【道衍一向把刘秉忠当做自己的偶像,刘秉忠原是元世祖忽必烈帐下的一员重要谋臣,就是在他的积极谋划下,忽必烈才顺利登上了汗位。】  ————  元大都  忽必烈还在不停摇头,完全不敢相信后辈言语。  “不可能,我大元居然如此短暂?”  “皇位更迭如此频繁?”  “是像后汉一样皇帝早夭?”  “还是像李唐玄武门?”  “蒙古铁骑天下无敌,怎么就会被一个乞丐和尚打败了……”  “我想不通啊,想不通……”  身旁的刘秉忠倒是心直口快,行了个蒙古礼解释道。  “大汗,哪来的蒙古铁骑?”  “您忘了您能坐上蒙古大汗和皇帝位置靠的可不是蒙古铁骑,是汉军世侯集团。”  “您带着汉军连续三次征伐蒙古铁骑,蒙古铁骑不早被您砍完了?”  “额……是吗?”  “朕忘了,接着看天幕吧。”  “不要说这些不开心的事情。”  刘秉忠暗自诽谤。  啊,呸,真就往事随风?  还蒙古铁骑天下无敌,你当初最瞧不上的汉人军团砍他们像切菜一样。  不然你能当上蒙古大汗、大元皇帝?  怕早都投胎了。  不过这姚广孝确实眼光不错。  ————  【洪武八年,朱元璋诏令精通儒书的僧人到礼部应试,姚广孝以通儒僧人的身份被召入京师,但却没被授为僧官,只获赐僧衣。】  【回去路上途经丹徒北固山,他赋诗缅怀古贤,以抒志向。  诗道:“谯橹年来战血干,烟花犹自半凋残。五州山近朝云乱,万岁楼空夜月寒。江水无潮通铁瓮,野田有路到金坛。萧梁帝业今何在?北固青青客倦看。”  同行的僧人宗泐听后,说:“这岂是佛家弟子说的话!”,姚广孝笑而不语。】  【洪武十三年,经僧录司右觉义来复、右善世宗泐推荐,入天界寺,谋一僧职。  此刻的姚广孝就是天界寺一位平平无奇的小僧人,而历史的转折点马上来临。】  ……  大明应天府  老朱把棍子递给朱标。  “标儿,你也打几下,混蛋老四,连你都敢编排。”  “二虎,去天界寺把这位黑衣宰相给咱请来。”  “也让咱们的成祖陛下和他的宰相早日团聚。”  ————  【洪武十五年,马皇后病逝。  史载:帝恸哭。】  【当然,大臣也哭的很伤心,比死了亲妈都还伤心。】  【朱元璋下令挑选高僧随侍诸王,诵经祈福。】  【当时任僧录司左善世的宗泐是姚广孝的老朋友,他知道姚广孝胸怀大志,推荐姚广孝到了燕王府。  僧录司,属礼部,其主官为正印、副印,下设左右善世、阐教、讲经、觉义等。各省则府置僧纲司,州置僧正司,县置僧会员。  负责管理僧侣佛教事务的。】  【而据野史记载两人初次见面长着一对三角眼、面相凶残的姚广孝,开始并不讨朱棣喜欢。  但是姚广孝一开口,就说中了朱棣的心思:"我可送燕王一顶白帽子。”  姚广孝说要送朱棣一顶白帽子,王上加白可就是皇了。】  【而至于为什么说是野史?】  【野史并不是说都是假的才叫野史,除去官方史书之外的民间史书统称野史,这是一个形容词。】  【关于这个故事的出处最早可以追溯到两本书。】  【第一本是嘉靖年间陈建的《皇明通纪》:太祖择名僧辅诸王,文皇帝时为燕王,广孝自请于文皇曰:殿下若能用臣,臣当奉一白帽子与大王戴也。既而文皇自求广孝于太祖,许之。盖王上加白,乃“皇”字。】  【不要看名字是《皇明通纪》,但这是陈建自己撰写的史书,曾经两度被朝廷列为禁书。】  【至于大家信不信这个故事,建议大家自己找原版看,目前有一部原汁原味的嘉靖年间原刻足本存世。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拾柒这里不过多阐述。】  【第二本就是明朝中后期李贽写的《续藏书》。】  【从古到今学界对本书作者和真伪都有争议,认为部分篇章应非李贽所撰。  学界一般认为,此书始撰于万历二十七年秋到二十八年春,至万历三十年李贽去世时尚未完成。  李贽死后,书稿流出,当时人往往将自己的篇章窜入其中,形成了今本《续藏书》。】  【《续藏书·姚广孝》:十五年,宗泐荐,因淂见燕王,从之北平,乘问请曰:大王骨相非常,雄略冠世。  今皇图草昧,东宫仁柔,愿厚自爱。  大王试乞臣府中当奉一白帽与王戴。  盖王上加白,乃皇也。  王益心动,亟欲淂之。  会高皇后崩,上曰:王与一名僧诵经修廌斋福,名适任燕籍中,大喜。  至北平,居故庆寿寺,每梦与刘秉忠语。】  【后来清初庄廷鑨广聘名士编写的《明史钞略》引用了同一观点。】  ……  大明永乐年间  “老和尚,不准备说些什么吗?”  朱棣有些佩服老和尚的坦然,无悲无喜,无哀无乐。  “陛下可知当年神秀所做偈语?”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朱棣:????显你有文化是吧?  “当时还不是六祖的惠能对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五祖弘忍曰:亦未见性。”  朱高炽也懵了,有些疑惑的问道。  “大师,您想说什么?”  老和尚眉眼带笑的望向大胖。  “佛曰:自己悟。”  朱棣:………………  老和尚是不是被气疯了?  不过这也没调侃他什么呀?  和始皇的龙阳之好完全是小巫见大巫。  这老和尚,越老越神神叨叨的。  ————  【反正不管怎么说,就像偶像剧一样。  姚广孝看见朱棣的第一眼,就知道这个人就是自己的真命天子。】  【嗯,字面意思的真命天子。】  【一见钟情,无法自拔,爱上了。  一生一世一双人,只想和朱棣走。】  ————  大秦咸阳  始皇一拍桌案,吓了扶苏一跳。  “这样才对味嘛。”  “听半天了,朕总感觉差了点啥。”  “后辈,会讲就多讲点,哈哈。”  扶苏满头黑线,合着你就是不想吃亏呗,非要后辈把男人之间讲成龙阳之好才对味。  我曾经那个不苟言笑的父皇去哪了?  ————  大汉长安  刘邦左手搂住萧何,右手搂住张良。  “讲啊,接着讲啊。”  “朕等半天了,就等这段了。”  “不然喝酒都不尽兴。”  萧何二人默契的远离刘邦,招呼都不打扭头就走。  太吓人了,这老流氓男女不忌,太可怕了。  “哎,你们两个走啥。”  “放心,你们太老了,不是朕的菜。”  “来陪朕喝酒呀。”  陪你?再陪你名声都臭了。  上次天幕降世张苍陪你喝酒,现在整个长安都在传你和张苍是青梅竹马。  我们可不想和他一样。  ————  【两人是相见恨晚,朱棣也不嫌弃姚广孝年过半百,也不嫌弃他那双三角眼。  这那是什么三角眼,分明是目光犀利。  这那是什么老态龙钟,这分明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这分明就是朕的梦中情人。】  ————  大明永乐年间  “爹,你怎么又打我?”  “我什么都没说。”  朱高煦实在是太委屈了,后辈说你,你就拿我出气?  我说话也挨打,不说话也挨打。  你再打我,我就刻块玄武门的牌匾挂到北门上去。  老头子,你不要逼我。  “凭什么打你?”  “爹打儿子需要理由吗?”  “我问你需要理由吗?”  嘭——嘭——嘭  还是熟悉的声音,熟悉的棍子打在熟悉的人身上。  【而后姚广孝就随着朱棣返回北平。  他的下一次出场就是建文削藩,靖难前夕。】  【而接下来就要讲最后一位人物,复古先锋方孝孺。】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hw9.cc。书荒网手机版:https://m.shw9.cc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