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从港岛开始发家/ 第259章 259【瓜分】
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59章 259【瓜分】

    第二天上午,李文迪来到汇丰银行交易厅。  在吴雄引领下,李文迪走进了VIP贵宾室,同时有其他职员送来一杯飘香的咖啡。  “李生,我正想打电话给你呢,没想到你倒是过来了。”吴雄呵呵的笑着说道,最近他跟着李文迪买进、抛售股票,赚到了不少利润。  “哦!那我们是心有灵犀了。”李文迪打趣了一句。  “哈哈!!李生有所不知,昨天的和记集团股票涨势很猛,已经涨到了2.7元每股,李生手上的2000万股股票已经赚到接近2倍的利润了。”吴雄笑得很开心,当然他也买进了不少。  “嗯!”李文迪微微一笑,这是预料之中的事情,和记集团是香江四大洋行之一,自身的潜力原本就厉害,趁低买进自然是坐着等收钱的买卖,这没什么值得自豪的。  “其他蓝筹股如何了?”李文迪收敛起笑容问道。  “香江电灯公司和太古洋行的股票涨势还不错,其他的股票都是涨势很一般,没有什么亮点。”吴雄认真思索一遍。  “帮我查一查九龙巴士公司的股价。”李文迪又说出新的指令,这才是正题。  九龙巴士公司?!  吴雄疑惑的点点头,站起来推门出去查询。  一会儿之后,吴雄再次回来,“李生,九龙巴士公司现在的股价是3.4元,总股本是6000万股,市值是2个亿。”  “股市上有多少散股?”李文迪沉思问道,两个亿的市值不高不低,但是想要收购,其中也有难度。  “大约有十分之一,600万股左右。”吴雄瞥了一眼李文迪,继续道“如果李生想要收购九龙巴士公司,恐怕有不低的难度。九龙巴士是专营公司,而且经营者历经两代人,有点家族控制的意思了。”  “这个我知道。”李文迪想了想,又道“吴生有没有其他办法帮我搞到更多的九龙巴士公司股票?”  “只能从九龙巴士公司的那些小股东身上下手了,我可以试一试帮李生联系,不过会有泄密的危险。”吴雄皱起眉头,看着李文迪说道。  李文迪拿起咖啡杯子,轻抿了一口,道“还是先从股市上下手吧,联系小股东的事情先放一放,等我想好了再通知你。”  “好的,那我先暗中收购,有多少吸纳多少。”吴雄点头说道,李文迪的顾虑他能明白,一旦被发现,收购自然是无望的了。  雷氏家族在九龙巴士公司深耕多年,董事局的那些股东很大可能是偏向雷氏家族的,李文迪只能是单独作战,所以必须掌握足够多的股份,如此才能一击必中。  百得置业公司在李照基的忙活下,很快便顺利成立。  作为合伙人的李文迪自然要盛装出席,在李照基、李家成、郭得胜、郑裕同四人的映衬下,李文迪的年轻显得格外耀眼,记者们都想让李文迪发言,好抓住一些不妥的言论来大肆抨击,如此的新闻纸销量才会有保证。  而那四人都是商界的老油条了,很难从言语中得到一些有用的话。  可惜,李文迪也是一个小老油条,对于记者刁钻的问题装作没有听到,回答的问题都是一些比较寻常的问题。  “李生,听说你刚从和记集团手上收购的和丰企业公司,是专门为了你的女朋友收购的,请问这是不是真的?”  如果李文迪回答了‘是’,那么记者会问出其他令李文迪难堪的问题。  “没有什么公司可以为个人让路的,我是一个成熟的商人,感情归感情,生意归生意,一向分得很清的。”李文迪回答说道。  “那为什么和丰企业公司传出‘李生为红颜豪掷几千万收购公司’的传闻呢?我觉得未必是空穴来风吧,而且和丰企业公司的掌舵人并不是何琪君小姐,而是另外两个女人。”  “这是公司的经营事情,我不好在这里说太多。”李文迪不再想和这些记者周旋,回答完这个问题之后,他便朝着郑裕同那边走过去。  郑裕同那边并没有记者,他正与李家成在聊天。  看见李文迪走过来,郑裕同笑道“那帮记者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李文迪抿了抿嘴,苦笑道“还是同叔有经验,我真的不应该停下来的。”  “哈哈!!吃一堑长一智吧,我们都是这样过来的,当初刚刚接手周大福的时候,这些记者经常搞得我头疼。”郑裕同笑得更加爽朗了。  李家成向来不太喜欢在记者面前露面,只是有时候迫不得已。  靠着笔杆子吃饭的家伙们可不是那么好对付得,仅凭那一张嘴,不知道能难为死多少人。  李文迪已经有预感了,这些记者肯定给他搞出一些‘大龙凤’来。  收买那些记者和报社?  李文迪摇了摇头,先不说祈年报社与同行们的恩怨,香江的报社如牛毛一般多,他如何能一一收买,而且能收买第一次,那第二次、第三次  显然,收买是无用,这个雷迟早要爆炸。  沙田新市镇的填海工程项目无疑是巨大的,其中花费的金钱是一个很大的数目,所以百得置业公司仅仅以2000万元便拿下了这个超大型项目。  其实竞争这个招标案的公司不多,只有三家,其中两家是华资公司,另外一家是会德丰公司与置地公司联合投标,可惜出价太低,被踢出局。  很多公司都担心这个项目的后续投资,填海的面积高达几百万平方尺,其中需要的人力物力都是海量的,而且港府还规定了填海的时间期限,如此使得难度猛地拔高一个台阶。  不过这是一个机遇,把握好了,可以使得公司腾飞,只是需要的时间有点长。  很快,五人又齐聚到一间会议室,商议如何在期限内完成填海要求。  商议来,商议去,还是只能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  至于将工程分包出去的建议,不是没有人提,只是大家都不愿意将到手的利益交给其他人,而且很难监督到工程的质量。  万一不过关,影响的便是整个项目的进度,严重一些的话需要赔偿,在这个项目上亏损大量资金。  李文迪很想让文彦装修工程公司参与进来的,可惜文彦装修工程公司抽调不出人手,手中的项目也很是着急。  于是,李文迪眼睁睁的看着其他人把项目的工程瓜分殆尽。  并不是说其中能有多大的利润,这是一个好机会,一个学习、积累经验的机会。  李文迪当即下定决心,要继续扩大文彦装修工程公司的规模,争取填海工程完成之后,可以参与进住宅楼宇的建造项目中去。  小型住宅区和大型屋邨的建造有着不少的差别,这些都是旗下公司需要学习的。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hw9.cc。书荒网手机版:https://m.shw9.cc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